清晨·早报
“滴滴滴……”清晨6:50闹铃响起,网络1732班向亮亮同学已经开始整理材料,编排今天的疫情新闻了。今天是她连续工作的第21天。
自2月21日来,在辅导员的鼓励下,向亮亮成为新闻早报“小助手”。每日的任务就是早起,在各大党报党刊、和各级政府官网,权威科研网站和企事业单位官方新闻平台,收集疫情期间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和措施,专家权威分析和研判,各大企事业单位资讯和用人需求,天气预报,海外战疫情况和相关重要新闻简讯。根据重要程度,信息类别和点击量,编撰成“每日早报”。
疫情期间,为了让同学们能准确、及时、有效掌握最新政策与疫情动态等资讯,做好防护,增加信心,远离谣言,专注学习。她总是认真逐条筛选,发给辅导员指导修改,按时发到班级给同学们分享。
“我相信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愿历此坎坷,山河可无恙,人间皆可安。”上午9点,秉承着执着与希望,向亮亮“每日早报”发出了。(图/文:向亮亮)
首课·坚守
规范有序的网课,是做好线上学习的基础。在网课正式开始前,一方面,辅导员协同班主任召集了所有班级学生干部,分析各类情况,制订应对计划;针对班干部的职责布置工作任务,确保每一名班干部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在课前提供各大线上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和课程案例视频,通过班干部课前指导和试教,有条不紊的推进线上教学。就这样,线上学习在规范有序的节奏里渐渐拉开了帷幕。
作为商英1933班班长的谢彬彬同学,在迎来线上首课时,不仅尽到一位学生应尽的本分,还尽到一位班长的职责。课前,她积极配合辅导员做到“三提前”,即提前一天做好学习计划,提前带领大家健康打卡,提前通知线上学习签到。课中,她主动配合任课老师做好“三点”,即对学习的知识点做好梳理巩固,对学习的关键点做好记录分享,对学习的难点重点做好反馈交流。课余,与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干部沟通,及时反馈“三情况”,即课堂纪律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学习困难情况。
“做‘识途者’就是要做到游必有方,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大爱无疆,却总源于那无私的奉献。” 谢彬彬坚守在首课前沿:“感谢老师们,让我们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图/文:谢彬彬)
午间·逸话
“一般是在自己的小房间学习,这是一个小阁楼,里面有些黑暗。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需要开灯,空间也是非常的狭小,看书时便需要挪挪身体走出去。很感谢父母的体谅,他们会按照我的学习时间来调整,也会在我学习的时候放低自己的声音,尽量的不打扰。线上教学紧张而有趣,双眼舍不得分毫挪开。书房伏笔,我与时间赛跑,与知识遨游。一根网线不仅仅传递着线上老师教授的丰富知识,更牵动着彼此的真心和殷切的期望。
“线上教学让我们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与以往一般准时开课,熟悉的身影,温暖的笑容,甜美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我们求知的渴望一刻也未消退。因为家中没开通网络,为减少手机流量,总会努力地去克服不适,偶尔也会蹭邻家‘wifi’……”
“在这条努力奋进的路上,任课老师更是辛苦,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疑惑时都能及时得到解答,如同24小时在线……”
“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干部,不辞辛劳的为我们的学习而忙碌,当出现问题时,她们永远都是冲在第一位的人。”
“城市虽然没有以往的热闹,但是每个人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依然积极、向善向上。道路在前方,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环信1932班夏文娟同学和大家一道:“让青年的希望扬帆远航!”(图/文:夏文娟)
下晌·不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商英1931班班长张心俞面对疫情,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战“疫”的阵地上,英雄辈出,许多的医务人员、军人奔赴在一线,让我们默守他们决然“逆行”的步伐;复工的潮流中,春潮涌动,许多的一线生产者、服务者日以继夜。而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学习岂止拘泥一种形式?这一刻,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凝心聚力、共同交织在网络的空间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堂管理和课后帮扶,课间互动和课余沟通,在线上,专任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五位一体,共同营造教育教学良好氛围。
抓实抓细抓落地,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做好生命健康安全防护的同时,让大家尽快适应和跟进线上学习。张心俞主动为老师分忧,她时而提醒同学健康打卡,时而督促大家及时上课;时而将整理的意见发送老师,时而安抚同学的小情绪;时不时的还与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光让授教者冰释前“疑”,也让学校、家庭和学生融入了社会的大家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名学生干部、班长的座右铭。(图/文:张心俞)
夜幕·读书
在尚未经历些什么风雨的桃李年华,遇到突如其来的疫情,难免感到惶恐无措。每天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会胡思乱想。半夜惊醒,冷汗淋漓,思绪万千……
幸运总是不期而遇。 “逆行”的英雄,战疫的典型,科学防控视频,防护知识电子手册,致师生的一封信,心理安抚和咨询,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还有那些心系大家的暖心话……
即使疫情突然爆发,一切仍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健康、读书就是当下的生活。
即使在家,商英1934班黄朵同学也依然保持着在校学习的习惯。除了完成好线上课程学习和作业外,练练字,读读书,便是她的假期写真。当无聊烦躁的时候,她便静下心来,读一些世界名著和励志的书。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当捧起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一书,书中虽没有华丽的词藻,黄朵还是被深深地吸引:活着,是生活的态度;那么,读书就是学习的态度。(图/文:黄朵)
星空·前行
一个名字,从陌生到熟悉,经历47天。
“邓霈,辛苦你把这些篇文章组稿、编排一下”;
“邓霈,这些地方需要修改完善”;
“图片还需调整,邓霈”;
“邓霈,视频还需剪辑”…………
作为一名“小推手”,商英1833班邓霈同学始终坚持着“推文不能停”。
公众号,是联系着师生间的纽带,是学校和学生家庭间的交流平台,更是当今社会的信息终端。
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抗“疫”方略,传达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实时通知、措施,传播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知识,提醒大家做实做细做好居家防护,播报师生战疫典型事例,宣传师生感人故事,推送线上教学资源……
每日学习之余,便是阅读、收集线上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读、学、撰、编、排、推动作,实时组稿将信息持续滚动。
虽披星戴月,邓霈和她的小伙伴们却觉收获满满:“我们愿化作一缕清风,拂去夜空的浮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图/文:邓霈)